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日前,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作报告时表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紧要关口,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巩固实体经济恢复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前三季度,货币信贷总量合理稳定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资金活水。2022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加力服务实体经济。货币政策调控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_2)同比增长12.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6%,在保持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有力支持经济恢复。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9月份金融数据的强劲表现,反映出前期一系列助企纾困、稳增长增量接续政策效果正在释放,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回暖。
在总量稳的同时,为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抢抓稳经济大盘紧要关口,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额度等政策工具迅速落地。2022年以来,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推动设立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并新增3000亿元以上额度等一系列支持措施迅速落地,及时支持金融机构加快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投放节奏,积极匹配基建项目融资需求。既精准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
接下来,货币政策仍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货币政策仍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攻坚克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具体来看,总量上,必须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价格上,还应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结构上,持续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运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积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努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信息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