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程鼎代表: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应分阶段稳步推进

2022/3/17 10:53

        钢铁行业是我国工业的支柱性行业,产值约占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钢铁行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就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举足轻重。

        钢铁也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全球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8%,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中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在国家‘双碳’承诺以及去产能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副总经理程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表示。

        程鼎介绍,目前,我国约87%的钢铁产能为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工艺,而每生产1吨钢,现阶段约排放1.8吨二氧化碳,是废钢铁电炉短流程(约0.6吨二氧化碳/吨钢)的3倍,可见废钢铁电炉短流程炼钢具有明显的低碳优势。因此,自2021年以来,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等均在加快推动电炉短流程产线建设,部分钢铁下游行业(如汽车制造)等也在倒逼钢铁行业加快生产低碳钢铁产品,给以长流程炼钢为主的钢企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

        程鼎认为,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国情,不宜过快推进废钢铁电炉短流程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国内废钢铁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废钢铁总量只有不到2.7亿吨/年,且大部分用于转炉炼钢。预计到2025年,国内废钢铁总量也仅能达到约3.2亿吨/年;到2035年废钢铁总量可达到约3.8亿吨/年。按照目前我国约10亿吨/年的钢产量规模,若主要发展废钢铁电炉短流程炼钢,废钢铁量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2021年,我国电炉钢占比仅约10%,主要受废钢铁量不足的制约。另外,转炉通过废钢铁预热等技术手段,废钢铁添加比例能从目前的10%~20%提升至25%及以上,同时高炉也具备添加10%~20%比例废钢铁的条件,即长流程也可大量消纳使用废钢铁。

        二是可作为废钢铁的替代品——直接还原铁(DRI)在中国的产线投资成本与生产成本非常高,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缺乏经济性。如果布局海外DRI产线,也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和资源制约问题。

        三是废钢铁电炉短流程生产高端板材(如硅钢、高端汽车板及家电板等)产品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研发突破。

        四是目前国内钢企购买的电力有90%以上来源于火力发电,电炉短流程消耗的能源归根结底仍主要是化石能源。

        五是目前国内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在设备大型化、环保、能效及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基本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长流程炼钢技术成熟、生产成本低。

        六是国内钢企有80%以上的资产在长流程设备设施上,且截至目前相关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仅达全寿命的1/3(平均还可发挥约25年的资产价值),如果过快更换为电炉流程,必将造成大量资产浪费。

        根据我国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及钢铁行业力争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目前在时间上还较为充裕,过快冒进会牺牲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程鼎建议:

        其一,在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过程中,不宜冒进,建议分阶段稳步推进,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长流程设备设施的价值。如具体可分为碳达峰阶段、减碳30%阶段、减碳50%阶段、碳中和阶段(减碳70%~75%)4个阶段。

        其二,在国家层面支持钢铁龙头企业成立碳中和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低碳冶金创新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国内低碳冶金技术的突破。

        其三,根据钢铁行业的生产制造特点,钢铁生产过程中存在占比约25%“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将由自然过程吸收固化),建议相关部门在对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时,考虑对该部分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减免,即生产吨钢排放量低于0.5吨二氧化碳的产品,可视该钢铁产品为“零碳钢”。

        其四,在能源消费端,目前钢铁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90%来源于煤炭等化石能源;未来钢铁行业要逐步实现绿色电力、氢能等清洁能源对其的替代,需要国家层面推动大量绿色电力、氢气的供应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五,在固碳端,建议加强我国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建设,同时推动二氧化碳的低成本捕集提纯及跨行业多途径综合利用的技术进步,为我国钢铁行业后续大规模实施CCU(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CCUS(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人为固碳提供基础条件。

        (信息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    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北楼A座  邮编:100711    电话:010-65227956    传真:010-65131921    Email: office@mcchina.org.cn    京ICP备09066254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