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融合的迫切需求,各地积极推动数实融合、布局科技前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不断稳链、固链、强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北:传统产业乘“云”而上
河北是传统产业大省,钢铁、石化、建材、装备制造等占比较大。近年来,河北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围绕上云、用数、赋智,制定“十万企业上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G应用“领航”、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等系列行动方案,向“数”而行,乘“云”直上,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在位于沧州市的河北沧海核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轨道模压成型工艺(ODF)生产线,员工操纵主控键盘和控制旋钮,车间内的机器随即把钢板运到生产线,再经由设备铣边、成型挤压等环节,一根长12米的直缝双面埋弧焊管3分钟时间就被生产出来。在位于唐山市的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随着集控司机按下集中控制仓内的“一键启动”按钮,井下的破碎机、转载机、割煤机组等大型机械按顺序启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同步开始无延时“直播”采煤作业过程,井下智能化煤炭开采流程一览无余。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工艺,对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高炉、转炉及配套设备自动运行,“一键炼钢”成为现实。
河北各地区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石家庄以项目建设带动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近年来,石家庄通过优化数字化转型资源供给、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加强数字化样本企业复制推广等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带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石家庄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章海东说。
不久前,邢台市平乡县自行车(童车)产业智联平台、邢台金天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协同工厂被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评为“2023全国企业数字化应用典型场景”。平乡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史文科介绍,平乡县搭建了自行车(童车)产业智联平台,融合智能制造、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一网六中心”,打通产业数据链,实现上下游整体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在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情况下,河北传统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数字化为传统产业转型注入新活力。截至今年9月初,河北累计上云企业超过8.5万家。
山东: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今年以来,山东着眼于新型工业化建设,积极转调优化低效产能,聚焦塑强全产业优势,压减整合低效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家底。
济南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增幅明显,凸显引擎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济南市四大主导支柱产业首位,也是济南市重点打造的标志性产业链群。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2年规模达到4382亿元,占山东省的一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动下,2022年济南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63%,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7%,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城市第6位。
如今,济南的名企名牌不断涌现,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拥有浪潮集团、高速信息、中创软件、山东天岳、山大地纬等龙头骨干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822家、10亿元以上企业56家。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270余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在位于山东泰安肥城的联谊塑料工程有限公司复合材料生产数字化车间,4条智能化工程塑料拉伸生产线,在云管控系统控制下全面上线运行。“在智能化生产中,相同的投资规模,生产效率能提升34%以上。”公司总经理张峰说。今年以来,泰安肥城市与华为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出台工业经济“金十条”,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基金,制定“投资额3%+贴息1.5%”技改投资奖补政策。泰安新泰市以“光电科技、光纤通讯、激光及激光装备”为主攻方向,目前,新泰先后引进23个数字产业项目,培育规上企业8家,打造了具有较大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目前,泰安累计集中开工新型工业化项目524个、总投资2336.1亿元,已有91个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9个。泰安市工业推进委员会党委书记宋洪银介绍,当地成立了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今年1月至8月,山东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9%,技改投资增长14.7%。据悉,山东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北: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9月25日,在武汉联塑模具工厂的4号车间里,厂房里橙红色的机械臂在生产线上腾转,黑绿色的无人物流叉车在车间内有序穿行,车间智慧大屏的生产运行数据不断跳动。这是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武汉联塑打造的智能化生产管理、柔性自动化加工、智能化仓储物流“三位一体”的智能化车间。武汉益模科技董事长易平介绍,在国产工业软件这个“最强大脑”的指挥下,从靠人跑到数据跑,武汉联塑4号车间实现了24小时不停歇运转,产能提高25%,物流转运效率提升超200%。以前平均每个工人管理3台机床,现在一个工人可管理12台机床,生产数据分析工作量从24小时下降到2小时。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看来,湖北制造业企业积极向数字化转型,这正是新型工业化的典型表现之一。“新型工业是在信息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工业。简言之,就是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新型工业化要发展,必须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尤政认为,湖北制造业要寻求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基础的现代化。
在湖北,数字化这把“黄金钥匙”,正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打开通往新型工业化的大门。富士康武汉工厂、美的冰箱荆州工厂先后被评为全球“灯塔工厂”,代表制造领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在这些标杆企业的引领下,湖北制造企业积极“上网”“入云”,目前全省在建和建成的5G全连接工厂已达238家,上云工业企业达到4.8万家,覆盖率超过48%,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60%。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要素,湖北全力为数字经济的创新筑“基”。湖北省数字经济领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以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5个,研发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底,湖北省规上工业企业中有4531家建立了研发机构,比上年增加1838家,增长68.3%;科研平台能力强劲。
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壮大发展动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能。2022年,湖北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收7655亿元,同比增长20.6%。今年上半年,湖北省软件业务收入1338.24亿元,同比增长14.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的累计标识注册量已突破100亿个。
为让更多湖北企业乘“数”而上,湖北积极搭平台、造生态。在三次产业遴选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数字经济领域优秀应用案例,打造惠企利民的典型应用;立足自身优势,聚焦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构建具有引领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立省级数字经济项目库,加快推进“东数西算”中部枢纽节点、三峡东岳庙、武当云谷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等重大项目建设。
(信息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