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冶金工业出版社
中国自1996年粗钢产量突破1亿t、跃居全球首位后,连续27年一直占据该位置;粗钢产量自2020年突破10亿t后,已连续3年保持在10亿t以上。粗钢产量的增长,一方面显示出中国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韧劲,另一方面也带来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等问题。中国钢铁工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没有停下布局海外的脚步,但由于多以区域市场为主,整体国际化水平不高。截止到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的海外拓展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及“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化解产能过剩和完成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目标的提出,钢铁工业“走出去”的步伐迅速加快,以东南亚、中亚、非洲以及东欧为目标区域的海外钢铁项目投资加速推进。随着建设能力、装备水平、技术能力、人才队伍、服务水平和管理经验等优势的进一步突出,中国钢铁工业已具备“走出去”且行稳致远的能力,同时因为全球钢铁工业区域性发展不平衡,这恰好能与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有效互补,中国钢铁工业“走出去”的风险持续降低,国际影响力得以继续提升。国内学者对钢铁工业国际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钢铁工业“走出去”模式、对外投融资、重点区域合作、国别分析、海外矿产资源分析及企业“走出去”经验总结等方面。耿玉海在总结和分析钢铁企业抱团“走出去”经验和融资方式的基础上,给出了支持国内企业抱团“走出去”的相关建议。胡日荣等在研究国别情况时发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投资和贸易合作方面的基础较好,钢铁市场前景广阔,与中国开展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具有较大优势。于勇等在分析世界钢铁发展规律和国际产能合作时,给出了推荐的国际产能合作国别清单。王婷婷在研究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状况的基础上,给出了铁矿项目或钢铁项目国家投资指数分析结果。河钢集团在成功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复盘总结,并分享了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此外,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实现日期的临近,中国钢铁工业受到的“碳达峰”、碳排放量减少目标的压力愈发增大;加之受“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粗钢产量已进入峰值平台减量发展期。国际环境也不允许中国通过大量出口来消化相对过剩的粗钢产量,需求减弱带来的国内钢材出口压力陡增,使得钢材出口的增速减缓和出口地区数量减少。另外,出口及进口国的钢铁产品关税问题也为国际产能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起到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参与并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还能有效稳定原料供应,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通过产品全球配置,实现国际钢材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以应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贸易战”和“逆全球化”等诸多问题;在持续深化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基础上,增强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快速转变。如中国宝武集团在谈及公司国际化问题时提到,“国际化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形势所迫,把握钢铁业从中国向世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向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转移,深度参与融入全球钢铁产业的布局与重构。”此外,宝武集团提出的“亿万千百十、五四三二一”战略目标中的“二”即为公司到2035年跨国指数达到20%。本文在介绍钢铁工业全球化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中国钢铁工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容,并计算了中国钢铁相关企业跨国指数;对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已取得的成功案例进行特点分析和经验总结;在研究判断、识别分析钢铁工业国际产能风险及影响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层面和“走出去”企业层面给出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建议,并对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有效参考。
1 钢铁工业的全球化特征
钢铁工业的全球化主要存在以下特点:资源全球化、技术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
1.1 资源全球化
2021年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约15.5亿t,澳大利亚和巴西分别出口8.84亿t和3.47亿t铁矿石,占全球铁矿石总贸易量的79.4%;4大矿铁矿石产量约为11.05亿t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71.3%。中国铁矿石原矿品位现已降至约25%,选矿比已超过3,每年国产成品矿累计产量在2.5亿t左右,导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88.9%,此后持续下降,2021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11.24亿t,对外依存度降至76.2%。2015—2021年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进口铁矿石总量、生铁产量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2021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来源比例如图2所示。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的计算口径如式(1)所示,可以看出,其与进口铁矿石总量、港口库存量变化、进口铁矿石平均品位及生铁产量相关。2021年中国锰矿产量为130万t,锰矿进口量为2996.8万t,对外依存度高达95.7%。此外,中国铬矿对外依存度大于80%,铬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1.2 技术全球化
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国际化紧密相关。从铁矿石还原、电炉炼钢到轧制工艺,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的技术装备都实现升级换代,包括:1)非高炉炼铁中的氢基还原竖炉和熔融还原装置;2)电炉炼钢中的Consteel电炉、Quanium电炉、Ecoarc电炉和Sharc电炉等;3)轧制工艺装备中的薄板坯连铸连轧ESP、薄带铸轧Castrip和三辊连轧管机组等。各类工序引进技术装备具体发展状况见表1,可以看出,中国钢铁工业借助国际市场,实现了大型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离开国际市场,技术进步无疑将大打折扣。此外,中国也实现了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成套冶金设备,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冶赛迪在越南台塑河静完成的千万吨级绿地钢铁系统设计和全产业链输出。同时,中国多家冶金设计院等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在工程设计、咨询、总包服务等诸多领域,完成烧结、炼铁、炼钢、热轧、不锈钢生产等工序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出口承揽,其中不乏像浦项光阳大高炉局部改造等发达国家项目。
1.3 市场全球化
自2011年以来,全球钢材出口量保持在4亿t以上,占全球成品钢材产量的29.2%,2011—2021年世界钢材出口量及出口比例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同时,钢材贸易多方交织缠绕,涉及直接贸易和机电产品等间接贸易,任何单一地区的市场都很难不受国际影响,2011—2019年钢铁间接出口量及其在钢铁产品出口量中的比例,如图4所示。
1.4 人才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一带一路”国际钢铁产能合作的展开,海外建设的钢铁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贸易公司等加速推动了钢铁技术人才全球化流动。河钢集团先后建立28个全球协同创新平台;南钢与全球12个国家82个科研院所累计开展360余项产学研合作,拥有国际级创新平台2个;鞍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组建11个联合研发团队;首钢与力拓集团签署备忘录,以研究、设计和实施钢铁行业价值链的低碳解决方案;韩国浦项制铁在张家港合作建设运营钢铁厂;此外,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集团、海尔集团、上海电气等科研院校和知名企业打造的国内平台,与德国西门子、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伍伦贡大学、瑞典冶金研究院等国际一流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形成的海外平台,也将助推国际战略合作平台和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2 中国钢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在中美战略博弈、国际经贸格局大变革、“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背景下,国家产业链的持续延伸促进了钢铁工业全球生产力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主要表现为电力供应不足、公路基础较差、铁路基础建设滞后、通信保障能力差。因为当前中国对螺纹钢、线材等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减少了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而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下游用钢行业,所以企业到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建厂,一方面可以实现国内过剩产能的有效转移,另一方面也可为以螺纹钢为主的生产企业提供转型发展思路。中国钢铁工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开局面后,也将会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走出去”的便利优势。
中国钢铁工业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主要有3个方面工作要做:
1)积极向上游溯源,在海外寻找、投资并获取更多的权益矿权。自铁矿石被列入战略资源后,对铁矿石资源的战略储备要求日渐提高。2022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的“基石计划”落地执行,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为下一步获取更多海外铁矿石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
2)钢铁工业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深入实施。目前,中国中冶、中钢国际等的承建公司,不仅帮助“走出去”企业承建多个钢铁和有色相关项目,还帮助“东道国”企业建设了多个大型钢铁联合项目。承建企业积累了大量国际工程承包建设经验,培养了一只深谙国际化项目建设、懂国际化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
3)寻找钢材消费新增长点,在重点区域完成产业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欧洲地区也扩大了与“一带一路”经济的合作,使得沿线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带动钢材消费不断增长。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钢材需求增长的主力,市场需求空间极其广阔。据测算,到2025年,需求量大于100万t的30个国家钢材需求量合计将达到5.04亿t,其中达到1000万t以上的国家有13个,占30个国家市场总需求量的88.7%。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印度,需求量高达1.6亿t其次是俄罗斯、越南、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泰国、伊朗等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际产能合作需规避贸易壁垒,在海外建设钢铁厂或加工厂,可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同时向第三方市场出口,以达到规避贸易壁垒的效果。同时,“一带一路”的推进拉动了对钢铁的需求,截至2022年7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倡议覆盖43个亚洲国家、16个中东欧国家、7个独联体国和1个非洲国家,为中国钢材出口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空间。于勇等通过国别指标分析,给出了推荐的合作国别清单,见表2。由于中国钢铁工业无论是在精益管理上还是在创新技术研发上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与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展全面而广泛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先进装备、新工艺技术、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领域,积极探索并创造与德国、美国、法国、口本、韩国等国家的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国际合作的机会和条件,助力中国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3 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成功案例分析
3.1 中国钢铁企业跨国指数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UNCTAD)提出的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alIndex),是指一家公司在海外的经营活动在其全部业务活动中的国际化程度,即衡量企业跨国程度的指标。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采取相同的计算方法,每年发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中国跨国公司100大”以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和服务业企业500强为基础,由拥有海外资产、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员工的非金融企业,依据企业海外资产总额排序产生。跨国指数指标
ITN计算公式为
2022年9月6日,“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发布,涉及的与钢铁相关企业包括复星国际、中国五矿、河钢集团、沙钢集团、青山集团、中国宝武、首钢集团、青岛城投和鞍钢集团,各公司跨国指数计算基础数据和跨国指数分别见表3和图5。
由表3可以看出,“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排名是按照企业在海外资产的规模来确定的,因大型跨国公司开展的综合业务较多,海外资产大,所以在榜单上的排名相对靠前。结合表3和图5综合分析,与钢铁国际产能直接相关的企业包括青山集团、河钢集团,其对应的跨国指数排名相对靠前;其他企业诸如中国五矿和首钢集团,主要是在海外运营矿业类项目,中国宝武投资也多在铁矿石项目上;青岛城投和复星国际、沙钢集团则分别投资海外银铁和焦炭项目。总体而言,在传统钢铁企业中,青山集团跨国指数最高,为47.23%;其次为河钢集团,跨国指数为21.22%。
3.2 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成功案例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硕果累累,既有钢铁绿地投资项目,也有兼并重组整体收购,还有大量的冶金成套设备”走出去”,如: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使百年老厂重焕生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t综合钢厂项目顺利投产;青山集团建成印尼中苏拉威西省青山工业园区不锈钢项目;德龙银业与厦门象屿合作建成卬尼德龙工业园二期不锈钢一体化冶炼项目;宝武在泰国组建宝力钢管(泰国)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年产能达到20万t);武钢收购蒂森克虏伯旗下激光拼焊集团;马钢成功收购了世界高铁轮轴名企法国瓦顿等公司;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公司;青山控股鼎森钢铁在津巴布韦建设非洲最大钢铁厂等。中国钢铁工业部分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见表4。此外,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宝武集团分别准备在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建设短流程钢铁厂,武安文安钢铁马来西亚全流程钢铁项目和新峰水泥在埃及投资的200万t短流程钢项目也在推进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际钢铁产能合作已投产规模接近3000万t投资总额已超200亿美元。
3.3 成功案例的特点和经验
对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成功案例的特点和经验进行总结,可以发现:1) 民营资本海外投资更为活跃。青山集团、德龙银业、广西盛隆、德龙钢铁、建龙集团等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所占比例较高。相较而言,央企和国企在国际产能合作方向的步伐较为谨慎,除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成功复产,宝钢股份已与沙特阿美之间签订了谅解备忘录MOU、准备2023年在沙特建成工艺上采用“氢基竖炉+电炉”组合的钢铁项目,及宝武集团与亚洲钢铁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在菲律宾建设年产钢量300万t的工厂外,再鲜有其他国资背景的钢铁企业在海外建厂的报道。2) 项目投资规模逐步增大。由于全流程钢铁项目及配套项目投资较大,不乏上百亿人民币规模的投资项目。在海外建厂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利用当地的铁矿、煤炭及天然气等资源,同时进口的铁矿等资源可以从第三国直接运往项目所在地,降低了中国进口铁矿石等资源的数量,也间接减少了低端竞争力小的钢材品种出口数量,避免出口钢材受到反倾销制裁,增加初级钢铁产品运回国内的数量;同时东南亚地区的银矿资源运回国内,较好地解决了国内银资源产品的供应短缺,可助力中国不锈钢产业的更好发展。3) 以产业园区形式合作项目增多。例如青山集团印尼中苏拉威西省青山工业园区、中国一重-德龙银业印尼东南苏拉威西省Konawe工业园、中马关丹产业园等。在产业园区建设,可以降低海外投资的数量,减少公辅设施、后勤配套补给的重复建设投资,促进多个公司不同项目间更好地发挥协同互补效用。
4) 更加关注服务属地和社区责任。解决更多服务属地居民就业,提高属地居民生活质量;更多承担属地的公共服务,如帮当地捐赠新建医院、学校等。但也应看到,近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和欧美地区的通货膨胀一直居高不下,河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和敬业集团英国钢铁公司的海外经营都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如何处理好企业生存和员工就业之间的矛盾,需要经营者更好地与钢铁企业所在地政府一起做好项目的属地化经营与管理,兼顾员工不失业和企业的经营存续。
4 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风险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体制、法律体系、社会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对外贸易政策、劳工政策、政府办事效率、债务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通过认真研究相关国家的国情,总结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中涉及并需要规避的潜在风险,结果见表5。
5 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建议及展望
5.1 建议
5.1.1 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建议
1)搭建互惠共赢合作平台。通过举办大型高层会议、引荐会议、相互交流等方式加强对中国成功经验的宣传。
2)建设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梳理重点合作国别,在重点领域推动采用中国经验和模式建设一批示范项目。
3)加强政府战略引导作用。引导企业认清目前的“边际产业”,对不同的行业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最终实现科学、高效投资与合作。
4)创新产能合作模式。投资主体从中小企业为主发展到大型集团与中小企业结合互补。鼓励发展政府与民间企业联合的对外援助,加强商业与资本运作。
5)紧密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产能合作是当前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契机,向海外转移边际产业的同时不断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循环提升。
6)推动中国信保制度完善。应该在条件成熟时放开经营许可,授权2家或2家以上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办海外投资保险业务,避免形成中国信保一家垄断经营的局面。
5.1.2对“走出去”企业的建议
1)充分调析。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咨询评估机构,在投资前对项目进行充分、详尽的尽职调查,更好地规避后期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
2)抱团“走出去”。发挥中国钢铁产业在规划咨询、工程设计、技术装备制造、建筑安装、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运营等方面的联合优势。
3)做好顶层设计。关注园区的能源供应、项目建设、产业布局、污染控制和废弃物处置。
4)实施本土化战略。真正融入当地,实现互生共赢,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履行企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5)适度降低和转移风险。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企业进行重组,采用多种手段降低和转移投资风险。
5.2 展望
在全球国际化、“一带一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展望如下:
1)立足国际产能合作国别清单,深入开展各项尽职调查。对于重点的战略资源,企业应适时向上游原料端布局,同时要深化“一带一路”国家钢铁产能布局优化研究。鼓励进口通过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生产的钢铁初级产品或粗钢,降低国内铁前设备的数量和比例,使国内企业向钢材深加工、提升钢铁产品附加值方向发展,增加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的份额和比例。
2)鼓励投资方式的多元化,由“绿地投资”向独资、合资、合作、并购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展。按照产品→标准→技术→资本→服务“走出去”的实施路径,推行“低碳、绿色、环保、智能”模式,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生态链。改变对外合作的传统模式,由“一般贸易向中高端领域合作”探索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钢铁产业生态圈。
6 结论
1)钢铁工业的4个全球化特点,对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资源全球化为中国钢铁工业提供紧缺的黑色金属矿石资源,技术全球化助力中国近10年钢铁技术装备实现转型升级,人才全球化使得世界上一流的技术人才得以有效流动,钢铁科技创新得以共享。2)中国钢铁工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国际钢铁产能合作已投产规模已接近3000万t,多个成功案例经验表明,中国民营资本海外投资更为活跃;企业项目投资规模正逐步扩大;东南亚产业园区合作项目模式值得重点推广;企业要更加关注所在地的社区责任,做好属地化经营管理,为当地提供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3)通过对中国钢铁工业国际产能合作涉及的9类风险进行识别和影响分析,对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提供多项可实施性意见,建议企业选择“一带一路”战略主线所搭建的互惠共赢合作的平台市场,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做好充分调研,综合考虑国际投资环境,合理规避市场风险。4)中国钢铁工作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要加强“低碳、绿色、环保、智能”的钢铁生态圈建设,实现装备输出、技术输出和标准输出,推动和引领钢铁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开发,增强区域及全球钢铁工业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钢铁工业全球化布局与治理,引领世界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